中国自由贸易区(下文简称“自贸区”)是指在国境内海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中国自2013年在上海建立第一个自贸区以来,近年来其数量以破竹之势增长,至2016年已经建立11个自由贸易区。因自贸区在政策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吸引了各方资本及商品在区内的流转交易。国内外企业一方面对自贸区内的商业前景及活力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对自贸区内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抱有忧虑。本文通过介绍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和针对知识产权侵权可采取的救济手段和方式,旨在使读者更为了解自贸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为参与自贸区的经济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一般的货物进口的情况下,进入国境时不仅需要交纳进口关税,还需要依法接受海关检查。相比之下,货物从境外进入自贸区时,具有“宽进严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税收和海关监管两方面:
自贸区的“宽进严出”特点,对外资入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区内商业贸易活跃。但与此同时,区内的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也大量存在。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的《涉自贸试验区审判工作白皮书》介绍,2013年至2016年期间内,上海自贸区内的知识产权案件体现出数量大、类型多、索赔标的大的三大特点。
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整体案件标的额方面,上海自贸区的知识产权案件都体现出惊人的跃进式增长。这一事实从侧面说明,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内案件量活跃,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内确保了充分有效的司法救济。
就如何制止自贸区内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我们建议采取行政救济、民事救济以及刑事救济三方面全方位保护方案。
另一方面,传统的工商打假方式在自贸区内仍可充分适用。工商打假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有效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产品和制假工具,并可对侵权人课以罚金。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成立自贸区管委会知识产权局,独立承担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是国内首创实行专利、商标、版权的知识产权“三合一”模式[1]。这种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合并多个执法部门的机能,简化了程序,有效提高权利人维权、打击侵权行为的效率。
因此,从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的角度来看,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救济方式。
这一情节一方面传达了司法机关对待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前述海关备案在制止侵权方面的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及实际案例可以窥见,自贸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因自贸区在税收和海关监管上的特殊性受到影响。自贸区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也出台了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致力于对知识产权实施充分有效的保护。
[1]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40926/1111204242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