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标共存制度解析:这些关键点你必须知道!

铸成
视角

04月09
2025

在商标国际注册中,“共存协议”是突破在先权利障碍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不同国家/地区对共存协议的审查标准差异显著。我们梳理了全球主要地区的制度规则,助您高效规划商标布局!

各国/地区制度一览

1 新加坡 & 澳门

  • 接受度:较高
  • 关键要求:审查员拥有自由裁量权,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评估是否接受协议。

2 澳大利亚

  • 接受度:较高
  • 亮点:协议可作为克服在先权利的重要依据,曾有“商标完全相同但通过协议获批”的案例。

3 韩国

  • 接受度:相对谨慎(2024年5月1日前适用新规)
  • 特殊限制:需阐明“如何避免混淆”(如目标市场、商品差异);相同商品上的相同商标无法通过共存协议获批。

4 美国 & 欧盟 & 瑞典

  • 接受度:较高
  • 审查特点:虽会认真考虑协议,但保留自由裁量权,不保证100%接受。

5 南非

  • 接受度:极高
  • 优势:审查员有义务接受有效共存协议,通过率显著提升。

6 日本

  • 接受度:谨慎(2024年4月1日后适用新规)
  • 核心要求:需证明“当前及未来均不会引起混淆”(如消费群体、销售区域隔离);双方需承诺不改变现有使用方式。

总结与策略建议

1 高接受度地区(如南非、新加坡、澳大利亚):

  • 优先提交协议:可将其作为核心申请策略,但需注意协议条款的严谨性。

2 审查严格地区(如韩国、日本):

  • 差异化是关键:确保商标标识或商品服务存在显著差异,并详细说明避免混淆的措施。

3 自由裁量权地区(如美国、欧盟):

  • 注重协议说服力:除法律条款外,可附加市场数据、消费者调研等辅助材料,增强审查员信服力。

4 全球布局提醒

  • 动态关注法规变化:韩国、日本的新规实施,需及时调整申请策略;
  • 提前规划使用场景:例如在日本,需预先约定商标的长期使用方式。

结语

商标共存协议是化解权利冲突的“双赢工具”,但其效力因地而异。企业需结合目标市场的审查特点,量身定制协议内容,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确保品牌出海之路畅通无阻!

孙博
顾问 | 商标代理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