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部门相继发布AI领域相关重要政策制度信息,一为有关AIGC标识方法的强制性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的立项,二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发布。建议AI产业相关企业持续关注以上两个文件的后续推进和实施,及时制定并采取应对策略以把握发展先机。
2024年6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3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项新的标准项目——《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以下简称《AIGC标识方法》),将由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
此前,网安标委曾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内容标识方法》。但由于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目前AIGC企业尚未完全落实其中的各项要求。与《指南》不同,本次立项制定的《AIGC标识方法》作为强制性标准,将对所有AIGC服务提供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根据《标准化法》第二十五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因此,《AIGC标识方法》正式出台后,AIGC企业将需在提供相关服务前保证各项指标符合《AIGC标识方法》的具体要求。
2024年7月2日,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重点内容有以下几点:
1. 总体要求
《指南》指出,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计划达成以下目标:
- 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 开展标准落实的企业超过1000家,使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
-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2. 建设思路
《指南》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和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两方面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思路。其中,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部分。而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的大分类与结构类似。
3. 重点方向
《指南》提出以下七个重点方向:
- 基础共性标准:包括人工智能术语规范、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等,为标准制定和研究提供基础。
- 基础支撑标准:涉及数据服务、智能芯片、计算设备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底座。
- 关键技术标准:包括机器学习、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 智能产品与服务:规范智能机器人、数字人等智能产品的技术要求。
- 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推动制造业智能化。
- 行业应用标准:规范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
- 安全/治理标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安全可靠。
4. 保障措施
《指南》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 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统筹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
- 构建人才队伍: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同时推动企业和教育机构将标准化人才纳入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 加强宣贯推广:通过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等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和重点标准的宣贯与培训,以确保企业在各业务环节达到标准要求。